唱响中国强音 “巴黎协定”释放绿色正能量
一个努力实现更为绿色和清洁目标的中国正在被世界认识。4月22日,《巴黎协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放签署的首日,就得到了联合国历史上国际协定开放首日签署国家数量最多的纪录。175个国家的签署让国际社会感慨纷纷,也引发人们思考:是什么因素让此前纷争重重的新兴经济体和发达国家达成共识、促成了协定的早日生效?一些国际上的声音给出了答案:中国。
《巴黎协定》的签署,令“中国展现了大国担当”这样的声音又一次扑面而来。
“由于中国社会和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时代,低碳发展和能源结构转变的重要性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在这种情况下,气候政策被视为鼓励制造业提升技术和提高能效的关键战略。”哈佛大学气候协议研究项目与中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共同出版的报告指出,2013年以来,中国一直在解决“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气候问题:实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调整产业结构、节约能源、提高能效、优化能源基础设施、增加碳汇、适应气候变化和提高机构能力的行动计划。
泽被全球之举
当地时间4月22日,正值“世界地球日”,《巴黎协定》高级别签署仪式开幕式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隆重举行,175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代表在此签署了这一应对气候变化里程碑式的协定。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作为习近平主席特使出席了签署仪式,并代表中国签署了《巴黎协定》。4月22日成为联合国以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极具历史意义的一天。
据报道,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开幕式致辞中强调,“我们正与时间赛跑”。他表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不是负担,而是泽被全球之举。应对气候变化会帮助我们消除贫穷、创造绿色就业、抗击饥饿、规避不稳定因素以及改善全球妇女生活状况。潘基文还呼吁所有国家尽快在国内批准《巴黎协定》,使其尽早生效。
事实上,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为《巴黎协定》的签署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今年3月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华盛顿举行的第四次核安全峰会期间,中美两国领导人发表了《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这是2014年11月以来中美元首就气候变化合作发表的第三份联合声明。
声明指出,过去三年来,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中美双边关系的支柱。两国已在国内采取了有力措施建立绿色低碳和气候适应型经济,助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并最终于去年12月达成了《巴黎协定》。声明指出,中美两国共同并与其他各方一道,为达成具有历史意义的、富有雄心的气候变化全球协议发挥了关键作用。
开启绿色发展
《巴黎协定》的签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据数据统计,2015年中国的GDP占到全球的15%,全球贸易占到全球的13.8%。这些数据的大多数来源于以前工业革命诞生的产业,各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提倡绿色经济,新兴的环保节能产业等绿色产业有望受到资本更多关注,碳排放行业或将迎来春天。
“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与体量,决定其是全球碳排放头号大国。如巴黎协定规定生效须至少占碳排放55%的国家批准,而中美两国就占40%。近年中国的节能减排力度与对未来承诺的力度放眼世界皆无出其右,让中国成为参与程度最深、贡献最多、雄心最大的国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研究实习员周谭豪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认为,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中国签署《巴黎协定》,在气候变化当中无论是总量还是强度上面都作出了垂范,这对于引领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做出更大的工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她还表示,中国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基金等绿色金融方面加速发展,来支持包括碳减排等气候变化方面的实体经济发展,绿色金融方面的政策、产品及国际合作方面做出了更多的努力和工作。今年一季度,中国发行的绿色债券高达530亿,接近全球的一半,不仅如此,中国今年的绿色金融工作还将超过去年的一倍。在绿色金融的大力支持下,气候变化问题会在中国更有力地解决。
环保产业迎新机遇
而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巴黎协定》的签署,将对各国的产业调整带来影响,碳排放行业或将迎来春天,环保节能板块也有望受到资本更多关注。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在谈及《巴黎协定》的国内落实任务时曾透露,我国将加快推进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建立健全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力争2017年全面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杨希雨也指出,《巴黎协定》对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有着不同程度的指标性、引领性的意义。中国作为一个能源消费大国,这份协定尤为重要。它有严格的规定也有积极的鼓励,这意味着将来会出现新的商机,也意味着有些火热的产业将被取代。中国在公约中作的贡献与承诺,也是国内企业刚性的指标和制约,既有产业阵痛,也有市场商机。最重要的是,在产业转型中将会出现大量技术创新和进步,还有新的商业模式、交易模式等。
无独有偶的是,海外企业的行动也十分迅速。据公开资料,2011—2016年间,购买清洁能源的大型企业数量飙升,尤其是首次购买清洁能源的公司数量。其中超过20家企业巨头去年签订了大型清洁能源交易,例如谷歌、亚马逊、Facebook、苹果等。
可以预见的是,《巴黎协定》形成新的气候共识,随着碳市场的建立,将在更大层面以市场化方式建立对清洁能源的补贴体系。清洁能源的使用和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价值将提高,相关概念股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