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线环保人:“我们要发展,但坚决不要带污染的GDP”
北京9月29日电 (记者 阮煜琳)“我们要发展,但我们坚决不要带污染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而要清洁的、绿色的、高质量的GDP”,四川省凉山州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党支部书记伍华29日在北京说。
中共中央宣传部29日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伍华等生态环境系统党员代表围绕“践行两山理论建设美丽中国”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在执法岗位上,把发现问题作为环保‘第一能力’”,伍华说,但生态环境部门依法实施环境行政处罚不是我们的目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允许环保不达标的企业违法生产,这是对环境守法企业的不公平。
回顾自己从事生态环保工作的职业生涯,伍华说,自己最先想到的,是一个让人触目惊心、至今难忘又发人深省的时刻。
“我的家乡凉山州冕宁县的牦牛坪稀土矿是中国第二大、四川第一大轻稀土资源基地。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我第一次走进牦牛坪稀土矿区时,被这片四川淘金之地的开采稀土热潮给震惊了,举目望去,漫山遍野全是矿洞,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一度成为无序开采的典型代表”,伍华说。
“为了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发生,我们必须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持续保持高压执法监管的态势”,伍华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营造一个公平、公正、良好的营商环境。
“近年来,在有关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下,冕宁牦牛坪稀土矿山终于进入了国家绿色矿山库,矿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可谓‘青山绿水带笑颜’”,伍华说。
浙江省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桐乡分局党组书记、局长姚伟平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指引着我们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土净的良好人居环境”。
“这么多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生态环境的变化,原来四处冒烟的场景现在越来越少了,污水横流的场面也不多见了,原来各种刺鼻的气味也不容易找到了”,生态环境部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二级巡视员、应急准备处处长刘相梅说,自己的工作内容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强调污染的末端治理,到现在系统推进绿色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保护正向各领域、各环节深入推进。
刘相梅坦言,污染物排放总量“一减再减”,环境质量“一提再提”,由违法排污导致的突发环境事件的数量也持续减少,这些变化都是悄然发生的,但也确实来之不易。
“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我想我们每一个从事生态环境工作的共产党员,都应该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磨刀石,为建设美丽中国,为民众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重污染天气应对处处长张昊龙说。(完)